迎戰2021:“洗牌”與“超越” | 第十一屆創客匠人戰略服務部訓練營
來源:創客匠人 作者: 發布時間:2021-08-14

第十一屆創客匠人戰略服務部訓練營
2021年8月13日,第十一屆創客匠人戰略服務部訓練營順利開營。
圍繞“洗牌”及“超越”兩個關鍵詞,創客匠人CEO蔣洪波為伙伴們帶來精彩的主題分享,回顧2021上半年,迎戰2021下半年。
回顧過去、遇見現在、展望未來。
蔣總以一個有趣的小互動展開本次培訓,伴隨著輕音樂,讓伙伴們閉目冥想,隨后用彩筆畫出對于自己來說最能代表過去、當下以及未來狀態的圖畫。隨后,伙伴們積極上臺分享,一幅幅畫展示了伙伴們對過去的思考,對當下的珍惜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蔣總表示,希望伙伴們能夠把這些美好的畫面真正放在自己的腦海中,對于未來更有畫面感,也更好地去拼搏奮斗。
01 2021上半年:洗牌?
2021年上半年的關鍵詞是:洗牌。
蔣總以餐飲行業舉例,隨著2021年的到來,餐飲行業迎來了大洗牌,傳統的經營模式開始慢慢失效,很多餐飲品牌都在謀求轉型。
同時,“雙減”政策對教育行業帶來巨大影響,很多互聯網教育巨頭市值暴跌,尤其是K12教培行業,比如好未來一天下跌71%,高途下跌63%,年底跌幅都已經超過90%。
此外,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公司以及房地產行業等,也受到政策影響,我們會發現,2021年上半年,整個大環境都面臨著:洗牌。
“洗牌”其實不是壞事,“洗牌”能夠洗掉一些亂象,而在未來幾年,我們要在社會上生存并發展得更好,“打鐵還需自身硬”,最重要的是要修煉自己。
那么洗牌首先會“洗”掉哪些人呢?
首先,洗掉心態不好的。
比如玻璃心、遇到點挑戰就要放棄的;不懂感恩、習慣索取的;不想努力、提前躺平、消極悲觀的,我們需要洗掉這些不好的心態,調整自己,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迎接困難和挑戰。
第二,洗掉不夠專業的。
無論怎么洗牌,優秀的企業、優秀的個人一定都會活下來,并且會活得不錯,這就體現了“專業”的價值。未來,在一個領域,一個行業,你越專業越有生存空間,這也與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一脈相承:專注。
當今社會不是一個物資短缺的社會,甚至是一個物資過剩的社會,因此,用戶對產品、服務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就對我們本身的專業度要求更高。
最后,洗掉定力不夠的。
尤其是四種人:意志不堅定的,容易受誘惑的,人品差沒底線的,賺快錢沒有長期主義的。
蔣總通過鴻星爾克捐款5000萬馳援鄭州洪災,之后喜提熱搜,網友紛紛“野性消費”,將鴻星爾克買斷貨的案例,來說明當今社會越來越看重“品德”。因為社會信息越來越對稱,任何事件發生都會快速在網絡發酵,未來,缺乏良好品德的企業和個人,會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
“三年入行,五年小成,十年大成”,如果你只看半年,你會發現競爭者熙熙攘攘,而一旦你用長遠的目光,你往前看十年,就會發現,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以創客匠人自身來說,我們從2016年開始,在SaaS這條賽道上堅持了五年,在這之間,也經歷了種種誘惑,有很多看似更加賺錢的“機會”,但是我們抵抗住了誘惑,堅定不移地走在這條賽道上,才成就了今天的創客匠人,我們憑借的就是“專注”和“長期主義”。
那么,在 “洗牌”的大環境下,我們怎樣去改變?
向下扎根,向內求生,欲為大樹,必深其根。
我們不能改變其他,唯有改變自己。
02 2021下半年:超越?
2021下半年總結的關鍵詞是“超越”,我們想要實現自我超越,就必須要做好心態管理、目標管理、時間管理和自我成長管理。
一、做好心態管理
1、樂觀的人容易看到未來。
蔣總從“農夫與驢”的故事切入:
有一個農夫,他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到一口井里,絞盡腦汁也無法把這頭驢從井底救出來,驢子在井里痛苦地哀嚎著。最后,農夫只好放棄驢子,又不忍心讓驢子在井里慢慢死掉,于是找了鄰居來一起往井里鏟土,打算把驢子埋掉。奇怪的是,驢子反而慢慢安靜下來。農夫好奇地往井底一看,大吃一驚,原來,當鏟進井里的泥土掉落在驢子的背上,驢子就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在泥土堆上面。慢慢地,驢子靠著這些泥土,一步一步地來到了井口,獲得了自由。
這個故事與我們的人生何其相近,當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些挫折就仿佛是撒在我們身上的泥土,只要我們保持樂觀的心態,把困難和煩惱作為墊腳石,鍥而不舍地將身上的煩惱抖落,就能看到每一個危機背后的轉機。
2、聚焦自己想要的,放下焦慮。
我們為什么會容易產生焦慮?因為對未來產生了太多負面的畫面。
那么我們怎么轉化負面情緒呢?
可以從三步入手:轉化、拆解、行動。
以“雙減”政策舉例,其實就是當代人對于孩子教育焦慮的投射。與其對孩子的未來感到焦慮,不如將焦慮轉化為對孩子未來的期望,比如你期望孩子未來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將目標進行拆解,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聚焦自己想要的,放下焦慮,踏踏實實做好當下每一步,就是對未來最好的幫助。
3、相信長期主義,不做短期趨利行為。
4、多看別人的出發點和動機,多看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
我們要剝離開來看問題,一個人做一件事的動機和出發點是什么,以及他采取的行為是什么。動機和出發點往往都是對的,但是如果行為沒有導向我們要的效果,就需要及時調整。
5、心中有愛,愛團隊、愛公司、愛國家。
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
二、做好目標管理
1、我們為什么需要做好目標管理?
世界上沒有懶惰的人,只有缺乏目標的人,看到目標的人就看不到障礙。因此,我們需要做好目標管理。
那么,我們達成目標的動力源泉是什么?
1)追求快樂
2)逃離痛苦
3)為他人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為他人”,蔣總向大家拋出3個問題:
你在公司為徒弟、他人、團隊或公司做了哪些事情讓你很有成就感?你心目中創客匠人服務團隊應該具備什么特質?為了實現你心目中服務團隊,我們應該做什么樣表率來影響他人?
隨后,伙伴們積極上臺分享。
有小伙伴談到了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自己剛入職公司不久,一邊是輾轉滯留外地、擔心親人,而另一邊,是想到了線下教學停滯,老師們急需轉型線上,需要自己的服務和幫助。幸好在困難之中,伙伴們都熱心地提供幫助,讓她得以順利地展開工作。最后,“我的親人們挺過來了,我也挺過來了!”
還有的伙伴提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經歷過的困難,而正是 “因為自己淋過雨,才更想為別人撐傘”,總結自己遇到過的困難,才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去幫助和帶動新伙伴,實現整個團隊的超越和成長。
針對“服務團隊有什么特質”以及“我該做什么”,伙伴們分組討論,經過激烈的思想碰撞,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收獲滿滿。
2、我們怎么設定目標?
蔣總為伙伴們分享了設定目標的5個方法:
1)明確具體
2)數字量化
3)設定明確的時間期限
4)合理有挑戰
5)大小結合,長短結合
比如設定一個生活目標,我要在廈門買一套房,那么是多久實現,在哪里買,買多大面積的?然后,蔣總讓大家用彩筆畫出半年的收入目標、職位目標、生活目標及其他目標。并且以團隊、個人來分享自己的目標,包括為什么要達成目標的重要理由。
3、如何實現目標?
有了目標后,我們也需要及時盤點現狀,從8點上進行思考和自問:
工作積極性如何,是否動力十足?有沒有激情、狀態、精力充沛?是否經常迷茫?打電話聲音大、持續度高嗎?有沒有思想懶惰,經常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想的多,做的少?是否經常自摸,借力少,請教少?是否主動學習?上半年有看幾本書?內心是否純粹、思想是否簡單?
在過程中不斷結合現狀來改進行動方案,做好目標管理。
三、做好時間管理
蔣總從三點上來講述怎么做好時間管理。
1、時間管理四象限
我們把要做的事情分為四個象限:重要不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不緊急,這四個象限的劃分有利于我們對時間進行深刻的認識及有效的管理。
舉例來說,“重要不緊急”比如學習成長,一天不學習,一年不學習,可能看不出影響,但五年、十年,就會對我們產生深遠的影響,還有運動鍛煉也是如此;“重要緊急”比如客戶聯系我們,馬上需要幫忙開啟一場直播,那么我們不能拖延,必須首先處理優先解決。
關于時間管理四象限也有一個口訣: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規劃做,重要緊急的事情立刻做,不重要緊急的事情授權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可以選擇不做。
2、聚焦原則
因為我們的時間很容易碎片化,那么我們就需要“聚焦”,來更好地處理重要的事務。
比如公司新推出了一個重磅功能,當我們不了解的時候,可以專門圍繞著這個目標,去請教去研究,很好地掌握新功能,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為老師服務。再比如,如果我們每一天工作會不斷被人打斷,導致工作效率低下,那么我們可以把時間統一規劃,將下午16:00-17:00設定為專門處理回復的時間,這樣就可以在其他的時間專注工作,在固定時間統一處理問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3、滴水穿石原則
我們只要能夠堅持不懈,集細微的力量也能收獲巨大的成就。
比如我們如果能夠利用每天坐地鐵的時間,思考整理出一個小方案,堅持不懈,每天做一點點,一個月,半年下來,我們就能夠比別人進步、收獲更多。
你不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你就會被別人安排。因此,希望伙伴們都能做好時間管理。
四、做好自我成長管理
一個人最大的成長在于自我內心的成長,其次才是技能上的成長。
1、心態成長:心即理、不外求。
我們通過在生活中,在職場上去感悟、提升、總結、改善,去達成一個個目標,讓內心更加強大,就能夠成就心態上的成長。
2、技能成長:事上練、難上得。
通過做事去修煉自己,通過去跨越一個個難關去悟出道理,我們才能有技能上的成長。
最后,蔣總通過王陽明的故事,來結束今日的培訓。
當時,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擔任驛丞。龍場只不過是貴陽西北的一個小村寨,這里條件惡劣,道路艱辛,而且王陽明和當地居民語言不通。周圍叢林遍布、毒蛇猛獸經常出沒,王陽明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只能住在鐘乳洞中。但恰恰是在這個艱險的環境中,王陽明能夠有時間沉思靜心,思考人生,在經歷了南方剿匪、宸濠之亂等事件后,王陽明提出了“致良知”說,后來形成完整而系統的心學理論體系。可以說,這些艱難險阻對于意志薄弱的人是難以忍受的苦難,而對于心存高遠的人來說,卻是最好的大學。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有把“不如意”和困難當成道場,當成前進的階梯,我們的人生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每個人都可以是圣人,都可以通過內求,實現自我成長。蔣總希望大家能夠做好心態管理、目標管理、時間管理和自我成長管理,在心態上和技能上都有所成長,能夠更好地服務客戶,幫助客戶成功。
本期創客匠人戰略服務部訓練營有歡笑,有思考,有收獲。
未來,我們一定會更好!期待下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