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未來基礎教育人口增多,新型人才需求增加,素質教育市場規模將快速擴大,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313.2億元,復合增速達20.5%。
素質教育行業市場空間廣闊,未來行業賽道或將更加細分,如科技、體育、藝術這些學科進一步細化,變得更加有針對性。
一、2022年市場規模破6300億元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2020年受疫情影響略有下滑,2021年市場規模達5239.2億元,增速31.7%;預計2022年將達到6313.2億元,增速20.5%,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
二、科技、素養、運動類潛在市場大
中國家長報名素質教育課程比例最高的是藝術類(42.3%),但科技類是素質教育課程潛在消費用戶的首選,科技類、素養類和體育運動類課程潛在消費市場大于現有市場。從總體上看,高收入消費用戶更愿意讓孩子接觸素質教育培訓課程。因此,素質教育機構可依據不同收入人群對不同類型課程的偏好,合理設計產品,進行市場包裝宣傳。此外,70.7%的素質教育課程消費用戶選擇2-3個興趣班,平均每位素質教育消費用戶選擇2.5個興趣班。因此,機構可考慮利用組合套餐優惠方式提升產品吸引力。
三、科技賦能素質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行業門檻較低,課程內容易被其他機構復制。
課程的效果相對其他學科類培訓較難量化,家長往往只能通過孩子是否對課程感興趣來判斷課程效果,由于見效慢、學習周期長,家長和孩子難以堅持,容易產生續課率低的問題。
素質教育課程的效果直接取決于師資水平,一些專業品類(如小眾樂器)往往找不到合格的教師。同時由于執教門檻低,師資水平常常參差不齊。
機構成本高:
場地租金、人力成本、場地安全、生源復耕、坪效等問題,一直是限制線下素質教育機構發展的難點。
此外,在用戶層面:
“正在了解過程”、“周邊沒有或距離太遠”、“對機構教學質量或效果不信任”等成為阻礙潛在消費用戶報課的主要原因。
2、在線化成大勢所趨,可部分解決距離、信任度、同質化等問題數據顯示,素質教育中操作性強、復雜度低的項目,如音樂、美術等,已有大量機構通過在線化逐漸改善產品的用戶體驗;而操作性強、復雜度高的項目,如舞蹈培訓等,借助直播、5G、AR&VR等技術的進步,也開始逐步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可以說,線上化已成為大勢所趨,借助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搭建線上平臺(基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PC端、抖音生態圈的知識店鋪等),為用戶提供多元化課程體驗,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是大部分素質教育機構解決行業痛點,加速自身發展的方向。一方面,提供直播、視頻、音頻、圖文、專欄、訓練營等多元化的課程體驗,結合社群、問答、打卡、考試、練習等督學互動功能,為學員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強化學習效果,加強全過程互動,也幫助學員更好地堅持下來,提升續課率。另一方面,線上知識店鋪可以以視頻、圖文、學員成果、用戶評價等方式,多元化展示師資力量、教學成果,讓持觀望態度的家長,能夠通過真實、不斷累積的“買家秀”以及直觀的師資展示,來消除心中顧慮,解決信任問題,加快付費轉化。比如通過【微頁面】,為每個講師提供一個獨立課堂(講師介紹、視頻課程、直播課程、專屬社群等),學員點擊講師頭像 ,即可進入講師專屬微頁面。既可以突顯講師的優勢,又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大量招募加盟講師,快速整合資源。此外,直播大班課等形式,不限制課堂人數,而直播回放、錄播視頻課等可以供學員反復觀看,都能夠很好地提升師資利用率,讓優質課程能夠觸達更多學員,也解決部分租金、人力成本和坪效問題。當然,線上課本身具有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也可以很好地解決部分家長對于“周邊沒有或距離太遠”的報課顧慮,避免了家長的舟車勞頓的辛苦,不用再東跑西跑。基于線上課程以及良好的口碑,機構還可以通過拼團、推廣員、代理商、股東分紅、直播帶貨、抖音分銷等營銷工具,挖掘用戶社交圈,實現口碑裂變,指數級引流獲客。總的來說,通過創客匠人搭建線上平臺,全方位賦能知識付費、營銷獲客、日常管理、品牌傳播、商業變現等,素質教育機構能夠快速打造優質教育一站式服務體系,解決5大發展痛點,玩轉6300億超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