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觸網需求不斷提升, 線上學習成為新型“享老”方式
來源:
作者:小創
發布時間:2021-09-09
摘要
ABSTRACT
中老年群體的手機使用已經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交通訊、生活服務、學習提升、健康醫療、娛樂資訊以及電商購物等。
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11億,在年齡層方面,中老年群體網民規模增速最快,5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為28%,規模近3億。
在使用場景上,中老年群體在社交、生活、學習、醫療、娛樂和購物上均有涉及,可以說,互聯網適老化升級日趨重要。
1、中老年網民群體增速最快
2020年8月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11億,比去年12月增長了2175萬。
網民群體方面,中老年群體網民規模增速最快,5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為28%,規模近3億。
互聯網已高度滲透至各個生活場景,如健康碼、人臉識別、打車、支付等日常消費和出行都需要通過APP來完成,互聯網適老化升級日趨重要。
2、政府發布政策應對老齡化,互聯網企業開啟適老化升級
2020年12月4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24個部門,就切實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召開會議并作出部署。各大互聯網企業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主動進行適老化升級。
從首批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APP名單可以看出,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通訊類APP以及以抖音為代表的娛樂資訊類APP,都在其中。以微信來看,其進行的適老化升級主要有:默認字體放大,適應中老年群體看不清的問題;方言識別,提升中老年群體的使用便捷度。以抖音來看,其舉辦了適老化功能溝通會:招募老年用戶進行交流,收集老年人對產品功能、關注內容等方面的意見,為適老化版本推出做準備。02.中老年觸網場景廣,更傾向于通過微信進行線上操作中老年群體的手機使用已經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交通訊、生活服務、學習提升、健康醫療、娛樂資訊以及電商購物等。其中,社交通訊類APP/小程序使用頻次最多,而微信是中老年群體常用且相對滿意的主流APP。微信覆蓋了中老年群體的常用功能,如聊天、打電話、視頻通話、學習、支付、政府服務等,同時,也為老年人日常使用降低了門檻,減少了過多APP的下載。03.中老年觸網需求不斷提升,線上學習成為新型“享老”方式2020年,我國正式把積極應對老齡化確定為國家戰略,鼓勵老年人通過持續學習,更好地參與社會,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數據顯示,目前參加國家開放大學老年大學體系線上和線下學習的老年人,各有600萬人。
同時,隨著中老年群體手機使用時間不斷增加,使用場景更加豐富,微信等主流APP已經邁出適老化升級的第一步,例如創新類似方言識別等,將能夠更好地滿足中老年群體的線上學習需求。因此,可以說通過布局微信生態,來進行線上化數字化轉型,是老年教育機構的發展良機。以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搭建的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知識店鋪舉例,攝影、聲樂、繪畫等老年在線教育機構借助創客匠人搭建知識店鋪,為中老年用戶提供短視頻、直播、社群、打卡等線上服務,搭建快速便捷、教學形式豐富。且老年用戶已經熟悉了微信操作,想要觀看課程直接從公眾號進入即可,無需再耗時耗神去另外下載、適應新的APP,關注公眾號后,還能及時收到課程通知,不會輕易錯過。同時,感興趣的課程、活動等,還可以隨時在微信生態圈與老友分享,整個學習過程會比較友好。國務院辦公廳《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指出,未來20年,老人對于精神文化和學習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發展老年教育的形勢和任務更加緊迫。可以預計,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新型“享老”方式。隨著中老年群體觸網范圍不斷變大,互聯網適老化進展迅速,中老年群體的觸網場景必將更加豐富,也將變得更加便捷。